渭城中學名師輯錄之張曉燕
發布時間:2021-04-20 17:27:40 來源:
恪盡職守勤于業,善思學總創新意
專訪渭城中學高級化學教師張曉燕
書香縈繞,笑語嫣然。輕盈的腳步,深邃的眸子,一顰一笑的自信,讓清晨的陽光透亮出魅力的光芒,仿佛竹箋詩語的揮灑,榮譽墻上的桂冠,有了尊崇和敬服!
(一)萬千耕耘從教忙,喜獲豐收碩果累
1994年獲大學本科學歷又在2005年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的張曉燕老師,用專業的知識和精湛的教學技能,獲益無數學子助其成才。她一邊研究教學一邊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并撰寫了不少論文。其論文《淺談研究性學習中的常見問題及其對策》在2004年陜西省“課改實驗與教研”征文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并發表于《陜西教育科研》2005年第2期;論文《信息技術與中學化學課程整合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在2005年全國中小學電教征文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并頒發獲獎證書;論文《立足課本,合理類推》發表于《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論文《堿金屬元素教與學設計》發表于《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4年第10期;論文《深挖教材,有機滲透——淺談化學課堂創造力的培養》發表于《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4年第3期;論文《信息技術與中學化學教學整合模式的類型及其分析》2008年發表于《咸陽教研》;論文《基于問題學習及其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發表于2012年3月《教師報》,并榮獲《教師報-高中新課改專刊》2011年度“實踐探索獎”。
她常年輔導學生在全國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榮獲“二等獎”、“三等獎”等,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同時聘為“中學化學奧林匹克競賽”省級教練員。獲得“區級優秀共產黨員”、“校級先進教師”、校級“師德標兵”、咸陽市渭城區“優秀教師”。2014年參加渭城區教育系統乒乓球大賽,獲得女子單打前六的好成績。2017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曬課活動中,獲得區級優秀課例。
(二):一場愛的修行,善思善學善教
身為火箭班的代課老師,她感受最深的就是:教育的本質是愛,是一場愛與被愛的修行。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只有真愛,學生才會真心接受。首先,教師要敬業,盡職盡責把本職工作做好,傾盡全力教導學生,用最大的包容、理解去愛他們。用耐心、誠心、愛心去關注引導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情感問題等。不管他們學習、生活上出錯都要寬容助其改正,對他們的愛和付出不求任何回報。本班或外班的學生沒有界限之分,張老師都會伸出援助之手,幫他們輔導功課或解決臨時困難。任何求助于老師的學生都能得到老師最好的幫助,才不失一個好老師的典范。
作為老師要善學、善思、善教。善于學習,無論是專業知識還是如何育人的理論研究,都要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剛開始參加工作,張老師就給自己訂閱了很多專業的報刊雜志,來提高自己教學的技能,開闊眼界和提升視野。她常把重要的內容歸納總結并進行了剪貼整理。遇到困難就翻書查閱資料,先弄懂問題再去研究解題方法,最后再教給學生。閱讀、看書是她每日的加班功課,除此之外,看電影、運動則是她拓展知識,了解人物心理和社會的一道窗口。她還喜歡旅游,以此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來排解壓力和舒緩疲勞。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擁有豐富的閱歷和暢談天地的胸襟、智慧和言論,才有可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萬能達人,以此來獲得他們長期的信任和喜歡。課堂上,她風趣幽默,生動活潑,常以世界名人或身邊發生的真實事例,作為教學上的列舉給學生以啟悟和醒智,在輕松和精益求精中快樂學習。
作為老師要善思:反復思考,長期思考教學方向和目標,以及自我教學的不斷反思總結。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不能僅限于課本的知識,要讓他們打開課本的界限而不斷拓寬知識面,多渠道了解知識和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她經常給學生舉例,部分學生只會學習,不懂辨別真假好壞,沒有社會經驗和常識,失去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學生不能只會考試不會做人,被騙的財盡人悲就有失教育的體統。就像一道題,老師的解題思路和學生不同,學生要思考老師這種方法的對與錯,是否還有其它的解題方法等。這節課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對哪些內容感興趣,哪些知識還是一知半解。需要怎樣改進和核實弄清楚,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其次是章節的反思,學完一章歸納總結本章的知識網絡,哪些需要熟練掌握,哪些需要加深鞏固。對易錯題和典型題目多做練習,練后反思,不要為做題而做題。歸納反思考查的知識點。如何運用老師的指導方法解題,只有弄懂知識點,不管怎么出題都會答題才算學會。學會的基礎上還要了解其它解法,哪種解法最優,這道題還能怎樣出題?變換角度練習,靈活掌握,以一知百融會貫通。
作為老師要善教:在教育的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學習效果最好。化學與生活聯系比較多,讓學生對化學實驗、生活實際有考究探索的興趣。從生活常識中找到與化學有關的例子加深學生印象,使得一些抽象的問題簡單化、具體化和生活化,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比較抽象的章節不容易理解時,張老師就會在課堂上架起簡單的實驗用具,一邊利用實驗解釋知識原理,一邊讓他們從中了解整個知識的架構和體系,更加直觀的學習抽象的理論。讓學生一點點進步,在進步中不斷產生疑問獲得新知識,又在不斷鞏固中了解更多新體會。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張老師還用學習用品、糖果之類獎勵學生,讓他們感受學習的樂趣及老師的良苦用心。在課堂內容的設置上,張老師常結合歷史、生活中發生的事件,讓他們直觀了解并解答生活常識以及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從而加深學習的記憶。從課堂找答案,解釋生活原理。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題目看似復雜其實質簡單,無論怎么出題都是對課本知識的考查,能解開這道題也能解決那道題,要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要讓他們學會主動學習和解題的能力,不能將答案輕易告知學生,讓他們失去探索問題的樂趣和原動力。
(三)萬千感恩,鞭策持恒
有一年教師節,張老師接到了十年前一個學生從遙遠的鄂爾多斯打來的問候電話,讓她很感動。他和許多掛念和感恩張老師的學生一樣,內心一直深愛著老師。通過學生的書信和留言,看到張老師對他們在做人的自律、堅持和責任上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直至工作后依然受到張老師當年的教育和啟發,并不斷督促自我獨立,開創探索。有個學生留言: “老師我明天就要上戰場了有點緊張,但一想到您,我的心平穩很多,我會盡我最大努力去考!”張老師的人格魅力無疑影響著很多學生,在關鍵的時候起到積極的作用。那一封封來信和留言,對張老師來說是感動,更是鼓勵和鞭策!每當她倦怠時,是它們驅趕走厭倦之情,不容懈怠。那來自心靈深處的贊美“放眼全球站課堂,甘當絳帳一猴王,現身從教培桃李,竭力傳知育棟梁。自守清廉心坦蕩,淡泊名利氣軒昂,豐功吐艷光青史,殘燭精神萬眾揚!”的詩句,是學生對張老師最美的嘉獎。
為了更好的教學,教育更多的學生。2012年暑假張老師自費報名參加了心理學培訓,有了和學生交流青春期的困惑、迷茫等心理問題的能力;2016年3月她又通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舉辦的生涯規劃師崗位培訓考核,具備了生涯規劃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并獲得相應證書。以此又多了一項對學生職業規劃的指導和經驗之談。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就是秉持這樣的格言和信念,張老師不忘初心,依然奮戰在一線,不斷充實自我來更好的教書育人,在平凡的崗位上,收獲了所有人的欽佩和信任!愿鮮花和掌聲,社會和家長的贊揚來得更加猛烈!孜孜不倦,奮力拼搏。為培育更多的優秀學生而殫精竭慮。